临近高考,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的季节也即将来临,但是现在很多学校的新名字,让很多家长和学生摸不到头脑。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得需要多琢磨琢磨,不要看到是大学,就要填报,可要对这些学校多一些了解才可以,不然选不上心仪的学校了。
高校更名一直就没有休止符,十年来,全国有1/4的高校都改过名字,其中不乏一些985和211高校。《光明日报》的一份统计显示,2009年-2014年,中国共有472所高校更名,而2015年还有72所高校更名。
2018年,新一轮的高校改名风波再起。2018年度有45所学校可能变更校名,广东、广西、河南和山东高校入选数量最多,各有4所。泰山医学院申请更名为“齐鲁医科大学”,引起了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校友们的疑虑,并由此展开了一场“齐鲁”之争。唐山学院申请更名为“唐山交通学院”,引起了距其1900多公里外的西南交通大学学生的不满,理由是西南交大曾在历史沿革中用过“唐山交通大学”之名。
即便如此,也没有阻挡高校更名。
也许入学前和毕业前你的学校名字就已经变了;也许毕业之后没几年,你找不到自己的母校了,名字换的太勤;也许一个寒假或者暑假,你回学校,校门口的招牌早就变样了。
那么,高校热衷于改名,到底是因为啥原因呢?
归根结底,高校改名一是为了抢生源,抢优质生源;二是为了升级,获取更多的国家补助和支持。
生源很好理解,如果一个学校都没人报考,或者每年招不满学生,那他距离淘汰也不远了。据了解,1994年,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合并成立四川联合大学,新名字影响招生质量,1998年再度更名为四川大学。比如北京广播学院你知道改名中国传媒大学,后者名气肯定比前者响亮;比如莱阳农学院,估计很多人莱阳都没有听说过,但是改名青岛农业大学之后,一下子升级为大学,那肯定很多考生会考,而且招生分数线也比之前有很大提升。
学校名字叫学院,那就很少有人报考,或者说作为第一志愿。那么,把职业学院改为学院、学院改为大学或者专科改本科,一下子比以前神气了很多。
当然,学校升级,所获取的国家补贴和支持也就增加,而且学生越多,补助和支持也就越多。学院升为大学,就可以设立硕士点、博士点,获得的资源更多。此外,大学校长也有行政级别,学校改名升级,领导的官位和待遇也生了,何乐而不为。
但是改名的背后,坑的是学生。很多学校不具备改名升级的条件,但是硬生生改名了,很多学科、专业都不成熟,新进来的考生只能当小白鼠。
大学并不一定非要是名字好听,注重教学才是最重要的。不要徒有外表,没有内在,只是一个华丽外衣。